在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安徽省市场监管局采取了六大创新举措,旨在持续提升食品生产监督检查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这些举措不仅强化了食品生产企业的主体责任,还极大地提升了监管效率和公众食品安全满意度。
一、理顺监管体系,明确检查责任
安徽省市场监管局首先制定并印发了《安徽省食品生产经营监督检查实施办法》,科学划分了省、市、县各层级的监督检查事权。这一举措确保了各级监管部门在食品生产监督检查中的职责明确,形成了日常检查、飞行检查、体系检查和第三方辅助检查相结合的多元化监督检查体系。同时,鼓励使用监管信息系统进行规范化检查,为监督检查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实施依据。
二、实施风险分级,优化检查频次
为了更高效地实施监管,安徽省市场监管局推行了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分类监管制度。通过打通监督检查系统与信用系统数据联接,综合运用风险分级和通用信用风险分类,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不同频次的差异化监督检查。此举不仅提高了监管的精准性,还使监管资源得到了更有效的配置。
三、明确检查内容,实现标准化检查
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创新性地开展了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指数研究应用,通过构建大数据模型,对企业生产条件、过程管控、产品质量等食品安全状况进行量化评价。同时,制定了详细的监督检查表和指导手册,明确了检查依据、内容、方法和评分标准,实现了监督检查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四、强化监管措施,确保检查质量
为了提升监管效能,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制定了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的10条措施,包括强化检查过程追溯、重点检查、严格执法、抽检监测、风险预警等方面。通过建立省、市、县三级食品生产检查员队伍,定期开展培训和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了监督检查工作的质量。
五、实现精准监管,排查风险隐患
安徽省市场监管局积极推行“一企一策”精准监管,通过食品综合监管平台实时汇集企业许可、检查、抽检、处罚等信息,实现对企业精准“画像”。同时,建立健全并每年更新“一企一档”、“一品一档”、“一域一档”风险隐患清单,帮助基层进一步精准把握监督检查重点。
六、开展暗访检查,推动整改落实
为了确保检查工作的实效性,安徽省、市、县市场监管局持续开展“下沉式”暗访检查,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基层一线和生产现场实施“一体三查”,即查企业生产合规情况、查“两个责任”落实情况、查监管责任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发出工作提示或“三书一函”,要求辖区监管部门督促企业整改,并对同类企业、类似问题进行延伸排查,及时查缺补漏。
结语
安徽省市场监管局通过这六大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食品生产监督检查的效能,还促进了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未来,随着这些措施的持续深化和完善,安徽省的食品安全水平将进一步提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食品环境。同时,这些经验也将为其他地区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