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书查询
体系咨询
当前位置:
国内金融领域“AI换脸”检测首个标准正式发布
来源: | 作者:yihongling | 发布时间: 2024-09-24 | 114 次浏览量 | 分享到:

在数字化浪潮汹涌的今天,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也悄然滋生了一系列安全风险,特别是在金融领域,“AI换脸”技术的滥用成为不容忽视的威胁。为此,2024年9月6日,于上海举行的“Inclusion·外滩大会”上,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准——《虚假数字人脸检测金融应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标准》)正式亮相,标志着国内金融领域在应对“AI换脸”挑战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填补空白

《标准》的发布,不仅是我国金融科技安全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更是全球范围内对金融场景下“AI换脸”技术风险防控的一次积极探索。该标准由业内权威机构联合制定,全面覆盖了虚假数字人脸检测服务的功能、技术和性能要求,并配套提出了详尽的测试评估方法,为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及监管部门提供了统一、科学的评估依据。这一举措,有效填补了国内金融领域在“AI换脸”检测方面的标准空白,为构建安全可信的金融生态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核心技术

随着“AI换脸”技术的日益成熟,不法分子利用该技术伪造身份、骗取资金、实施诈骗的案例频发,给金融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标准》的核心在于通过先进的算法和模型,精准识别并区分真实人脸与通过深度学习技术生成的虚假人脸,从而在源头上阻断潜在的欺诈行为。这要求检测服务必须具备高度的准确性、实时性和鲁棒性,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中保持高效稳定的运行。

推动产业升级

《标准》的出台,不仅是对现有金融安全防护体系的一次重要补充,更是对整个金融科技行业的一次深刻影响。它将促使金融机构加大在“AI换脸”检测技术研发上的投入,推动相关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同时,也为金融科技公司提供了明确的合规指引,促进了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长远来看,这将加速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构建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安全威胁,单一的技术手段已难以满足金融安全的需求。《标准》的发布,仅仅是金融领域应对“AI换脸”挑战的第一步。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跨行业、跨领域的合作与信息共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安全防护体系。同时,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提升,让更多人了解“AI换脸”技术的风险与危害,共同参与到金融安全的维护中来。

总之,《虚假数字人脸检测金融应用技术规范》的正式发布,不仅标志着我国在金融领域“AI换脸”检测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更为保障金融安全、促进金融科技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随着该标准的深入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更加安全、可信的金融未来正在向我们走来。


更多精彩:

全球首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国际指南发布:ISO与UNDP携手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市场监管总局新批124项计量标准,精准护航医疗、交通与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