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书查询
体系咨询
当前位置: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质量认证行业公信力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政策解读
来源: | 作者:yihongling | 发布时间: 2024-12-03 | 107 次浏览量 | 分享到: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市场监管总局”)召开了《质量认证行业公信力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政策解读专题新闻发布会,详细阐述了该方案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目标。这一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质量认证行业将迎来一次全面而深入的改革,旨在全面提升质量认证行业的公信力,为建设质量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新闻发布会上,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认监委主任蒲淳详细介绍了《行动方案》的出台背景和主要目标。他指出,当前质量认证行业处在转型期,正在由数量规模型发展逐步转向质量效益型发展,但行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虚假认证、低水平同质化竞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质量认证行业的公信力和专业化水平,也制约了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市场监管总局制定了《行动方案》,旨在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构建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求相适配的质量认证体系。

《行动方案》明确了到2026年底的具体目标:质量认证有效性全面提高,认证行业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认证监管精准有力,认证活动依法合规,认证人员专业敬业,认证结果真实有效并得到广泛采信。同时,质量认证行业公信力评价体系将逐步完善,公信力大幅提升。

为实现这一目标,《行动方案》提出了九大重点任务。其中包括修订完善认证规则制度体系和行业准入政策,加强认证监管并重点打击虚假认证,强化认证机构主体责任并提升认证质量水平,加强认证从业人员专业性和诚信教育,充分发挥认可技术支撑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建设,强化获证组织恪守质量承诺,加快健全政府、行业及社会各层面认证采信机制,以及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等。

在认证监管方面,《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强央地结合,建立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监管长效机制,系统推进智慧监管和信用监管,切实提高监管效能。同时,市场监管总局还将加大对认证机构的检查力度,对发现的问题依法进行处理,确保认证活动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在强化认证机构主体责任方面,《行动方案》要求认证机构要进一步提高执业规范和认证结果有效性,压实主体责任。同时,鼓励认证机构通过获得认可提升能力水平,打造一批品牌优、专业强的认证机构。

此外,《行动方案》还强调了加强认证从业人员专业性和诚信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加强培训和教育,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质量认证人才队伍,为认证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在推动认证结果采信方面,《行动方案》要求加快健全政府、行业及社会各层面的认证采信机制,积极推动认证结果在更广范围内获得采信。这将有助于提升认证结果的市场认可度,进一步推动质量认证行业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行动方案》还充分发挥了社会监督的作用。通过形成共建共治质量认证公信力的良好氛围,有效遏制认证领域的违法行为,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市场监管总局表示,下一步将全面深化认证领域各项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增活力,着力提升质量认证行业公信力、专业化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同时,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推动质量认证行业公信力建设行动走深走实,不断取得新成效。

此次《行动方案》的出台和实施,无疑将为我国质量认证行业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未来,随着各项重点任务的深入推进和全面落实,我国质量认证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建设质量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