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书查询
体系咨询
当前位置:
我国新批生命健康领域国家标准物质,助力药物研发、疾病诊断与食品安全
来源: | 作者:yihongling | 发布时间: 2024-11-06 | 108 次浏览量 | 分享到: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传来喜讯,新一批生命健康领域的国家标准物质获得批准建立,涵盖了药物研发、疾病诊断、食品安全等多个关键领域。这批标准物质包括39项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和539项国家二级标准物质,它们的建立将为相关领域的质量控制、技术支撑和测量准确性提供重要保障。

在药物研发领域,新批准的标准物质涵盖了D-异亮氨酸、D-天冬氨酸等手性氨基酸纯度标准物质以及纳米银粒度标准物质。其中,D-异亮氨酸标准物质在手性药物制备及抗菌、抗肿瘤、新型广谱抗生素药物合成中的质量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它还能为基于D-异亮氨酸异常代谢的胃癌无创诊断提供技术支撑。纳米银粒度标准物质的建立,则为纳米医药产品的性能评价与风险评估提供了物质基础,有助于推动纳米生物医用技术产品的转化和安全应用。

疾病诊断方面,新批准的标准物质包括猴痘病毒基因假病毒核酸、腺病毒基因组DNA、人乳头瘤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等基因测试标准物质。这些标准物质为医学诊断结果提供了“生物标尺”,有助于降低疾病诊断中的“假阴性”概率。同时,它们还广泛应用于病毒检测试剂盒的开发和性能评价,为国产生物检测试剂盒的出口提供了溯源性支撑,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医学诊断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食品安全领域同样迎来了新标准物质的助力。新批准建立的农药溶液标准物质,如乙腈中噻虫嗪、甲醇中克百威、甲醇中毒死蜱、正己烷中除草醚等,以及鸡肉粉中氯霉素残留分析基体标准物质,将有效提升食品中农药和兽药残留的检出能力。这些标准物质的建立,确保了相关测量结果的准确、可比和可溯源,为老百姓吃得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特别是噻虫嗪等新型杀虫剂的使用日益广泛,其残留超标问题备受关注。相关标准物质的建立,将为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提供坚实的计量保障。

此次新批准的国家标准物质,不仅涵盖了生命健康领域的多个关键方面,还体现了我国在标准物质研制方面的技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未来,随着这些标准物质的广泛应用,我国药物研发、疾病诊断和食品安全等领域的技术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保障人民健康和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更多内容:

市场监管总局新发布31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助力多行业发展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电离辐射计量能力建设指南,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