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标准委”)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2024年推荐性国家标准复审工作的通知》,旨在贯彻《标准化法》和《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推进国家标准复审的常态化和制度化。
根据通知内容,国家标准委将对复审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和统一部署,确定纳入复审的标准项目,并明确复审要求。此次复审工作的重点在于提升推荐性国家标准的适用性、规范性、时效性、协调性和实施效果,确保复审结论的科学合理性。
复审工作将涵盖多个方面。首先,将评估标准的适用性,即标准内容是否符合推荐性国家标准的适用范围,若标准涉及的产品、过程或服务已被淘汰或即将被淘汰,或不符合产业技术发展方向,则应给出“修订”或“废止”的结论。其次,将审查标准的规范性,即标准技术内容是否可验证、可操作,若存在不可验证、不可操作的情况,或未规定证实方法或试验方法,则需进行修订。此外,还将评估标准的时效性,检查采用的国际标准是否已更新,以及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是否现行有效,若已更新或已废止,则应进行修订。
在标准的协调性方面,复审将检查标准技术内容是否存在与其他标准重复、不协调的情况,以及是否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国家产业政策或其他标准存在不协调、不一致的情况,若存在此类问题,则应给出“修订”或“废止”的结论。同时,复审还将分析标准的实施效果,包括是否被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国家产业政策引用,是否被强制性标准引用,以及是否被其他推荐性标准引用,并评估标准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面情况。
为确保复审工作的顺利进行,国家标准委将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强化过程公开,标准归口单位将广泛征集和听取各相关方意见,提高复审工作的透明度。复审结论将通过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次,加强审查把关,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技术委员会”)归口标准的复审结论应经全体委员审查并投票表决通过,不属于技术委员会归口标准的复审结论应组成专家组进行审查。同时,国家标准委还将委托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对复审材料和复审意见进行复核和评估。
此外,复审工作还将注重机制协同,加强与标准实施信息反馈、效果评价等工作的衔接,将实施反馈信息、实施效果评价报告等信息,以及标准验证情况作为复审工作的重要依据。国家标准委还优化了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信息平台(以下称“制修订系统”)复审功能,以确保复审工作程序与信息化系统同步开展。
复审工作将实行闭环管理,复审结论与下达修订计划相结合,复审结论为修订的,归口单位应同步申报修订计划项目,确保国家标准复审与修订紧密衔接。同时,强化工作考核,各归口技术委员会复审工作完成情况将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年度技术委员会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进行考核,并施行一票否决。对未按时上报当年计划复审项目和复审材料的技术委员会,将暂停其国家标准立项申报。
复审工作已明确时间表和相关程序。标准归口单位将对照《推荐性国家标准复审工作表》,组织相关专家逐项开展标准评估和审查,必要时征求各相关方意见和开展标准验证。技术委员会将于2025年1月31日前将全体委员投票同意的复审结论建议和复审工作情况报告,通过制修订系统报送行业主管部门审核。复审结论建议为“修订”的项目应同步开展标准修订计划申报。国家标准委将对复审结论为“废止”“修订”的项目公开征求社会意见,无重大分歧意见或经协调一致后,复审结论“废止”的项目以国家标准公告形式公开发布,复审结论“修订”的项目直接下达修订计划,复审结论“继续有效”的项目将在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制修订系统标注“继续有效”信息。
此次复审工作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推荐性国家标准的科学性、适用性和有效性,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标准体系优化提供有力支撑。
更多内容:
CEN-CENELEC新设JTC 25,聚焦数据管理与云边缘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