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与生态环境部办公厅联合发布了《碳排放计量能力建设指导目录(2024版)》(以下简称《指导目录》),这一重要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为各行各业的碳排放计量工作提供了全面而精准的行动指南。
《指导目录》的发布,不仅是对我国碳排放计量体系建设的一次重要补充,更是对全球气候治理行动的有力响应。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积极响应全球气候治理号召,提出“双碳”目标,即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而《指导目录》的发布,正是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指导目录》内容详实,涵盖了39个关键测量参数、82种检测标准方法、108种测量仪器设备、85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以及55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这一全面而系统的指导体系,为各级计量技术机构、重点排放单位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业主提供了全方位的参考和指导。无论是碳排放数据的采集、监测,还是碳排放量的计算、核查,都能够在《指导目录》中找到明确的方法和标准。
《指导目录》的发布,对于提升我国碳排放计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它有助于确保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碳市场建设和温室气体减排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另一方面,它还能够促进各级计量技术机构、重点排放单位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业主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碳排放计量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此外,《指导目录》的发布还将对我国的绿色低碳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通过精准计量碳排放量,企业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自身的碳排放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减排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随着碳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碳排放计量数据将成为企业参与碳市场交易、获取碳资产的重要依据。这将进一步激发企业减排的积极性,推动绿色低碳产业的快速发展。
总之,《碳排放计量能力建设指导目录(2024版)》的发布,是我国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它将为各行各业提供精准的碳减排行动蓝图,助力我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宏伟目标。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指导目录》的指引下,我国的碳排放计量能力将不断提升,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力量。
更多内容:
中国发布“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致力于弥合全球数字智能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