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转型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人工智能(AI)作为核心驱动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乃至整个社会的运行方式。然而,随着AI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与治理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其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近日,这一局面迎来了重大转机——在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发布了《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以下简称《框架》),为人工智能的安全治理提供了基础性、框架性的技术指南。
《框架》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人工智能安全治理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框架》明确提出了一系列原则,包括包容审慎、确保安全,风险导向、敏捷治理,技管结合、协同应对,以及开放合作、共治共享等,这些原则不仅体现了对AI技术发展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对AI安全治理复杂性的充分认识。通过这些原则的指导,旨在构建一个既鼓励创新又确保安全的人工智能发展环境。
针对人工智能领域面临的多重安全风险,《框架》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从模型算法安全、数据安全和系统安全等内生安全风险,到网络域、现实域、认知域、伦理域等应用安全风险,《框架》均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应对和综合防治措施。这些措施涵盖了从源头控制到过程监管,再到应急处置的全方位治理体系,为人工智能的安全开发、应用和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框架》还特别强调了人工智能安全开发应用指引的重要性。通过提供具体的指导原则和操作步骤,帮助开发者、企业和监管机构更好地理解和实施AI安全治理策略,从而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竞争力,也为全球AI安全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的发布,是我国在人工智能安全治理领域的一次重要探索和尝试。它不仅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全球AI安全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展望未来,随着《框架》的深入实施和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更加安全、可信、可控的人工智能时代即将到来。
更多精彩:
商务部携手多部门启动服务贸易标准化行动计划,加速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加速构建供应链国家标准体系,强化韧性与安全,推动绿色智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