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书查询
体系咨询
当前位置:
从农场到餐桌:HACCP如何保障食品供应链全程安全
来源: | 作者:yihongling | 发布时间: 2024-09-13 | 91 次浏览量 | 分享到:

在全球化背景下,食品供应链日益复杂,从农场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都面临着诸多潜在风险。这些风险不仅关乎食品安全,更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健康与企业的声誉。因此,建立科学、系统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即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作为一种国际公认的食品安全管理方法,正逐步成为保障食品供应链全程安全的重要工具。

食品供应链中的风险点分析

农场生产环节

农场作为食品供应链的起点,其生产过程中的风险点主要包括:

  1. 环境污染:如工业“三废”排放、农药和兽药滥用等,可能导致有害物质在农产品中残留。

  2. 饲养管理不当:动物饲养环境恶劣、饲料质量不达标、兽药使用不规范等,都会影响畜禽产品的安全性。

加工环节

加工过程中,风险点主要集中在:

  1. 加工环境不卫生:如车间清洁度不达标、设备老化、员工操作不规范等,可能导致食品受到污染。

  2. 温度控制不当:在冷藏、冷冻、加热等过程中,温度控制失误会影响食品的安全性和品质。

流通环节

在流通过程中,风险点主要包括:

  1. 物流运输:运输过程中可能遭遇交通堵塞、天气恶劣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食品延误或受损。

  2. 储存条件:仓库环境不适宜、库存时间过长等,可能导致食品变质或过期。

销售环节

销售环节的风险点在于:

  1. 销售环境:如超市、餐馆等销售场所的卫生条件不达标,可能导致食品在销售过程中受到二次污染。

  2. 过期产品销售:未严格执行先进先出原则,可能导致过期食品被销售给消费者。

HACCP如何帮助识别并控制这些风险?

危害分析与预防控制

HACCP体系首先要求对食品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危害分析(HA),识别出可能存在的生物、化学和物理性危害,并评估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通过这一步骤,可以明确哪些危害是显著的,需要在后续的控制措施中重点关注。

确定关键控制点(CCP)

在危害分析的基础上,HACCP体系进一步确定关键控制点(CCP),即那些能够实施控制措施的步骤,以防止或消除食品安全危害或将其降低到可接受水平。例如,在养殖过程中,兽药和饲料的选用、饲养环境的管理等均可作为关键控制点;在加工过程中,原料验收、宰后检疫、预冷消毒等环节也需作为关键控制点进行重点监控。

建立关键限值(CL)与监控程序

为每个关键控制点建立关键限值(CL),这些限值是区分可接受和不可接受水平的标准值。同时,制定详细的监控程序,对CCP进行有计划地连续观察或检测,以确保其符合设定的限值。一旦监控结果显示CCP失去控制,立即采取纠偏措施,以恢复控制状态。

记录保持与验证

HACCP体系强调记录保持的重要性,通过建立有效的记录保持程序,跟踪和验证整个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此外,还定期对HACCP计划进行验证,以确认其是否持续有效,并根据验证结果对体系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更多内容:

客户为中心的质量革命:ISO 9001下的客户体验优化

HACCP体系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