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食品安全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在福建省泉州市,一场关于食用农产品快检技术的换代升级行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为市民的餐桌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政府引领,多方共筑食品安全网】
泉州市政府深谙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创新性地提出了“政府补助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硬件软件提升并举”的工作思路。以中心市区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及三大源头性批发市场为试点,泉州市积极探索食用农产品快检“三连环”升级路径,通过科学规划、严格监管、技术革新,让食品安全更加可知可感。
【数据说话,快检成效显著】
自升级行动启动以来,泉州市各大市场迅速响应,成效显著。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主要市场共完成了11.68万批次的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这一庞大的数字背后,是泉州市对食品安全的零容忍态度。令人欣慰的是,在如此严格的检测下,仅发现3批次不合格产品,并立即进行了下架销毁处理,共计63.5公斤,有效保障了市民的饮食安全。
【奖补激励,推动快检技术升级】
为激发市场活力,泉州市出台了《泉州市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奖补办法》,将原有的普惠性补助转变为绩效性奖补。这一创新举措不仅要求市场满足快检室建设、设备和试剂等基本要求,还鼓励市场采用更高效的检测方法,如免疫胶体金法,并按照“多检多补”的原则给予奖补。此外,泉州市财政还专项拨款,助力市场更新检测设备,确保快检技术的先进性和准确性。
【技术革新,设备换代迫在眉睫】
面对日益复杂的食品安全挑战,泉州市意识到现有快速检测设备已难以满足新的检测需求。为此,市财政按照每套最多2万元的标准补助市场购置更新检测设备。同时,结合中心市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三年行动,将食用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纳入标准化建设范畴,引导市场配备更高标准的检测设备及试剂,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规范操作,确保快检结果准确无误】
为确保快检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泉州市制定了《泉州市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规范》及《食品快速检测操作指南》,对检测室配置、抽样方法、检测项目、结果公示及不合格产品后处理等环节均作出明确规定。同时,通过引入食品安全检测监督员和第三方复核比对机制,进一步确保快检结果的客观、准确、真实。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最新资讯和实用知识